醫學常識 → 產前檢查
[ 懷孕周數及預產期是如何計算?| 產前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何謂產前診斷? | 何謂羊膜穿刺檢查? | 產前檢查為何要進行超音波掃描 | 為何要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 | 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有何影響? | 地中海貧血篩檢 ]

  • 產前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首次產前檢查時醫生首先會瞭解你的一些基本資料包括個人及家庭史,個人孕產史,以便評估該次妊娠的風險。然後醫生會進行下列一般檢查:

     1. 測度身高:可幫助評估生產方式。

     2. 磅體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以10-14公斤(22-30.8 磅)最理想。母親的體重增長與胎兒體重是相關的。
      第一孕期(懷孕16週以內),體重增加較緩慢,約增加1-2公斤(2.2-4.4磅)。
      第二孕期(懷孕17週)以後,每週約增0.4-0.5公斤(0.8-1.1磅)。

     3. 量血壓:懷孕時血壓可能比懷孕前略低
    懷孕20週前,如血壓高於140/90㎜Hg,可能為慢性高血壓,宜小心追蹤血壓的變化 ,尤其是懷孕末期。當血壓偏高時應臥床休息,必要時住院接受藥物控制。
    懷孕20週以後,如血壓高於正常值,可能為妊娠高血壓,若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 應依醫師囑咐按時或接受治療。

     4. 怎樣測宮底高度?
    16-36週用手測或尺測恥骨聯合上子宮底的高度可以初步估計懷孕周數及估計胎兒的大小,當懷疑胎兒 太大或太小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

    測量子宮底高度可參考下列步驟:手觸子宮底用尺從恥骨聯合上測量子宮長度或用手指測量子宮底高度評估。在懷孕12週末時宮底在恥骨聯合上2-3指;孕16週末時宮底 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中間;20週末達肚臍(15-21cm 長); 24週末在肚臍上一橫指 (22-25cm長); 28週末在肚臍上二橫指(22-29cm長) ;32週末達肚臍與劍突中間 (25-32cm長);36週末達劍突下兩橫指 (29-34cm長);40週末達肚臍與劍突中間或略高(30-35cm長)。

    如何測量子宮底高度可參考下列圖表:

    胎齡手觸宮高尺測恥骨上子宮長度(cm)

    12週末恥骨聯合上2-3指
    16週末肚臍與恥骨聯合中間
    20週末肚臍18 (15-21)
    24週末肚臍上一橫指24 (22-25)
    28週末肚臍上二橫指26 (22-29)
    32週末肚臍與劍突中間29 (25-32)
    36週末劍突下兩橫指32 (29-34)
    40週末肚臍與劍突中間或略高33 (30-35)

    5. 胎心音:
     懷孕6-12週以上:可由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
     懷孕12週以上:可由儀器從腹部聽到胎心音。
     懷孕12週以上,聽不到胎心音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

    6. 胎位:檢查胎頭位置
     懷疑胎位不正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明確胎位,以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7. 水腫、靜脈曲張:
    1. 因子宮增大壓迫靜脈回流,常出現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若出現全身水腫(如軀幹、臉部)時,要考慮先兆子癎症,應立即複診。

    8. 小便檢查:
    每次產前檢查之例行檢查項目,主要為檢查尿蛋白、尿酸、 尿糖及白細胞。
     尿蛋白偏高時,可能是腎功能不良;若同時出現高血壓及水腫情形,要注意先兆子癎。
     尿糖出現經常性偏高,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糖尿病,可進一步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查。
     尿白細胞可能有泌尿道感染,若不治療易造成流產、早產或胎兒過小

    9. 血液檢查:
    第一次產前檢查時,抽血做血液常規檢查(紅血球、白血球、)、血型(ABO和Rh)、肝腎功能、梅毒檢查,地中海貧血篩檢,乙型肝炎檢查、巨細胞病毒、愛滋病篩檢及德國麻疹抗體檢查等。
    懷孕28週時,抽血做第二次檢查有無貧血及孕期感染。

  • Dr Luo Yi Fan - O & G Clinic
    醫學常識 → 產前檢查
    [ 懷孕周數及預產期是如何計算?| 產前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何謂產前診斷? | 何謂羊膜穿刺檢查? | 產前檢查為何要進行超音波掃描 | 為何要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 | 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有何影響? | 地中海貧血篩檢 ]

  • 產前檢查包括哪些項目?
    首次產前檢查時醫生首先會瞭解你的一些基本資料包括個人及家庭史,個人孕產史,以便評估該次妊娠的風險。然後醫生會進行下列一般檢查:

     1. 測度身高:可幫助評估生產方式。

     2. 磅體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以10-14公斤(22-30.8 磅)最理想。母親的體重增長與胎兒體重是相關的。
      第一孕期(懷孕16週以內),體重增加較緩慢,約增加1-2公斤(2.2-4.4磅)。
      第二孕期(懷孕17週)以後,每週約增0.4-0.5公斤(0.8-1.1磅)。

     3. 量血壓:懷孕時血壓可能比懷孕前略低
    懷孕20週前,如血壓高於140/90㎜Hg,可能為慢性高血壓,宜小心追蹤血壓的變化 ,尤其是懷孕末期。當血壓偏高時應臥床休息,必要時住院接受藥物控制。
    懷孕20週以後,如血壓高於正常值,可能為妊娠高血壓,若併有蛋白尿或水腫時, 應依醫師囑咐按時或接受治療。

     4. 怎樣測宮底高度?
    16-36週用手測或尺測恥骨聯合上子宮底的高度可以初步估計懷孕周數及估計胎兒的大小,當懷疑胎兒 太大或太小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

    測量子宮底高度可參考下列步驟:手觸子宮底用尺從恥骨聯合上測量子宮長度或用手指測量子宮底高度評估。在懷孕12週末時宮底在恥骨聯合上2-3指;孕16週末時宮底 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中間;20週末達肚臍(15-21cm 長); 24週末在肚臍上一橫指 (22-25cm長); 28週末在肚臍上二橫指(22-29cm長) ;32週末達肚臍與劍突中間 (25-32cm長);36週末達劍突下兩橫指 (29-34cm長);40週末達肚臍與劍突中間或略高(30-35cm長)。

    如何測量子宮底高度可參考下列圖表:

    胎齡手觸宮高尺測恥骨上子宮長度(cm)

    12週末恥骨聯合上2-3指
    16週末肚臍與恥骨聯合中間
    20週末肚臍18 (15-21)
    24週末肚臍上一橫指24 (22-25)
    28週末肚臍上二橫指26 (22-29)
    32週末肚臍與劍突中間29 (25-32)
    36週末劍突下兩橫指32 (29-34)
    40週末肚臍與劍突中間或略高33 (30-35)

    5. 胎心音:
    § 懷孕6-12週以上:可由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
    § 懷孕12週以上:可由儀器從腹部聽到胎心音。
    § 懷孕12週以上,聽不到胎心音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

    6. 胎位:檢查胎頭位置
    § 懷疑胎位不正時,應依醫師囑咐,接受超音波檢查明確胎位,以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7. 水腫、靜脈曲張:
    1. 因子宮增大壓迫靜脈回流,常出現下肢水腫及靜脈曲張。若出現全身水腫(如軀幹、臉部)時,要考慮先兆子癎症,應立即複診。

    8. 小便檢查:
    每次產前檢查之例行檢查項目,主要為檢查尿蛋白、尿酸、 尿糖及白細胞。
    l 尿蛋白偏高時,可能是腎功能不良;若同時出現高血壓及水腫情形,要注意先兆子癎。
    l 尿糖出現經常性偏高,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或糖尿病,可進一步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查。
    l 尿白細胞可能有泌尿道感染,若不治療易造成流產、早產或胎兒過小

    9. 血液檢查:
    第一次產前檢查時,抽血做血液常規檢查(紅血球、白血球、)、血型(ABO和Rh)、肝腎功能、梅毒檢查,地中海貧血篩檢,乙型肝炎檢查、巨細胞病毒、愛滋病篩檢及德國麻疹抗體檢查等。
    懷孕28週時,抽血做第二次檢查有無貧血及孕期感染。